1.波德莱尔的红色
"迷人的眼睛里发出神秘的光辉,
像白天点燃的蜡烛;
虽然被太阳染成红色,
却永不熄灭那幻想的火焰,"
——节选自《活的火熖》
文字做为意义的载体、思维的呈现、话语的转递,其对拥有影响情绪的作用甚大;所谓“字里行间”渗透出来的力量,就是文字构成的内容对读者的影响。
依我们所知,印刷品上文字所呈现的色彩取决于其印刷和制作过程中,设计师、排版者的构想,以及油墨的色彩;
但物质上或外形上的色彩,只是为了强化文字所以传递的内容,使其更有力量,用视觉上的冲击来强化内容。
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笔下,光明的火焰,觉醒的力量,灵魂深处涌动的红色,代表着面向自由的冲动。而今天,我们要谈到的“红色行文”,也是一种带着激情与昂然之情的文字。
2.红色行文中那颗跳动的心脏
从人类的直觉来看,红色是血液和心脏的色彩,代表了心中汹涌的强烈情绪,也代表了与之相关的各种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红色代表了生命的跃动、警示、权力、侵略和性暗示等;这些内涵与所指,是鲜艳、刺激、高频等带来的情绪反馈。
但是,我们可以说“红色行文”所呈现出来的文字排列、文字组合,从表现上来说,与激烈的情绪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,也就是说如果以红色的场景来描述故事,只能给故事奠定一个基调,却无法有效的展示情绪;只能给读者带来一种阅读上的压抑,却无法真正的将写作者的情绪传递给读者。
那么,要如何将文字与情绪融合在一起呢?
这个整合、陈述的过程,可以称之为情绪写作。
情绪写作就是带着胸中的激情,将脑中所想、心中所存流于笔端指尖,在纸面或者屏幕上显示出来。
这个写作的过程,是以情绪为主导的,甚至可以带着某种冲动去写作。
情绪——无论哪一种都会转变成一些具体的可感的对象,通过文字浮出来出;
情绪——不需评价,只为陈述言明;
情绪——不计目的,只为直抒胸臆;
情绪——不管优劣,只为纵情喷发。
但是,在情绪写作中,需要加入一个东西,就是“理性控制阀”。
把自己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桌椅之间,脸上可以有各种有趣的表情,甚至可以一边喃喃自语或者纵声咆哮;但是,不能离开,不被情绪主导行为。
控制自己的身体,是有好处的。身体的不动,恰好可以加强情绪,或者保持情绪的高昂,使得情绪写作的时间变长,写作内容更加充实。
当然,也利于自我保护。
3.不能只是激情,还要理性
然而,情绪写作只能是红色行文的一种创作方法;要成为高效的写作者,不能只等着情绪出现,而是要学会创造情绪,理性的创造激情。
理性的激情,就像是在冰原之上绽开的鲜艳花朵——本身看似不合逻辑,但却异常美丽——这种不合理,其实就是写作者所追求的创造方式。
具体而言,可以细分为三个步骤:
首先,是找到原点,也就是这一次创作中所希望表现出来的激情、红色、鲜艳到底是什么?可以来自于所看到的某个场景,可以来自于所读到的某个片断,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某个感触……
其次,是整理。无论是哪一种情绪,对于写作者而言都是“灵感”,因此要突然地之有效的表述出来,就必须抓住心中所想。可以先在草稿纸上与出来,然后再整理。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意义、过程、故事——不需要太详细,但应该根据情绪和对象,具有完备的各种要素。
再次,是陈述和重复。陈述,就是写出来;比“完整”更加详细,更加适合阅读;甚至可以第二次、第三次的对陈述出来的内容进行梳理和重复,以确保情绪的有效表达。
当然,这个过程中,“红色”不那么强烈,但是却是可控的,对于写作有好处。
4.“红色行文”在哪些地方使用呢?
一整篇的情绪写作,往往会使作品变得很自我,更多的时候就演化成为诗歌或者散文诗之类的抒情作品;因此,要将“红色行文’融入到文章或作品的创作之中,使之成为某一个环节或流程,成为某一个组成部分,其更大的作用是在于点晴、提亮。
例如用于某个细节的描写:
——抛物线很美;一整束的玫瑰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,落到纸篓中。
——她端起水晶杯,狠狠的喝了一大口,琥珀色的陈酿在口腔里爆炸。
——烈火顺着食道点燃,心跳加速,心跳加重,砰、砰、砰、砰、砰……
——“fuck!”她的声音透过玻璃墙。
——墙外的销售精英被她的声音吸引,齐刷刷的转向她。
例如用于人物的刻划上。
——他从酒店大堂冲了出来,闪过酒店外穿流的车辆。一辆,两辆,三辆……再跑三步,最后一个车道……所有纠结、悲伤全部都在身后……呼吸、呼吸、呼、吸……
——飞起来了……银色的雪佛来在紧急刹车中发出巨响。
——他最后看到是一片红色。
当然,红色行文也可以应用在宏大的场景之上,例如大战役中的描写,或者俯瞰全城的描写当中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