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所会连续几讲都在谈现代诗的问题,
其实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诗歌与文字训练的关联。
但是,在不断思考现代诗的问题时,
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,
就是“手机阅读”与“诗歌断句”之间的关系。
而其实,这应该就是“新媒体写作”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
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手机屏幕上进行阅读,
通过手机的下页实现页面的更替,
在不断的阅读中享受着读书的快感。
微信、头条以及各种APP呈现的出来的文章,
都被屏幕“制约”着,
——文字只有正确的出现在屏幕中,才会显得好看。
这就是“新媒体写作”的特征。
因此,针对线上阅读的写作被到阅读者的影响,
也正在发生变化,尤其是写作格式上的变化。
新媒体写作的变化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,
一是文句长短上的变化,
二是文句分段上的变化。
写作者越来越趋向于在短句或分句中完成陈述,
一句话就安置在一个页面的横幅中,
下一句话就下跳到另一行,
如此将原本一段话,运用换行,
形成一个小段落。
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,
为了实现页面上的整洁和阅读快感,
甚至会在无法换行的时候,
做出“强行断句”的决定,
以期形成段落的“美感”。
估且不去说这样的做法对文字本身的意义上的影响,
从写作的角度来看,也是一种挑战。
写作者必须将一句话的长短因素、词汇使用,
甚至主动与被动等句式的角度,
不断的去思考,
如何更有效的把东西装进句子里,放在段落中。
当然,若干年前还盛行过“短信阅读”,
是使用更小的屏幕去读更短的文章;
但是,那个时候的短信文章,
以文字的形式发布,
每一小节文章必须考虑到短信的长度
——就像在微博写作时的“144”,
因此要对文字进行提炼、压缩,
直到其放置到适合的“容器”中。
当然,不仅仅展示为换行与断句,
还有,居中、变形、分割等,
以及在文句之间的边框,
文字的色彩转化等。
这些编辑与后期的技术,
也在影响着新媒体文案的创作。
这样的转变,就有一点点“写诗”的意味;
而这种转变,影响了除了诗歌之外的东西,
这也许就是写作的形式对写作内容的影响。
媒体决定了思想展示的方式,
也会逆向影响到思维的过程,
而当思维被媒体“改造”了,
对于展示方式的依赖就会更重。
我想,
一旦到了那个时候,
文字中藏着的思想光芒,
就会显得更加的重要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