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讲说了《布局与谋篇》,
是希望写作者能够重视起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,
想好之后,再去动笔。
但是,仅仅只是思绪或者思维片断,
或者用腹稿来进行思考,
虽然能够胜任一些小文章或者短文的写作,
但是在一些中长篇或者系列文章中则显得力所未逮。
因此,建议使用提纲。
在小时候学习写作文的时候,
老师就教过,但是我们却是能不用就不用,能少写就少写。
直到后来才发现提纲的妙用。
提纲是个好东西。
首先,提纲能够记录灵光一闪。
灵感的突现是写作冲动的启动阀,
但是,灵感又是稍纵即逝,
只有写到纸上的,才会让人反复回味。
其次,提纲是轻重缓急的编辑器。
文章的重点在哪儿,
何处详写,何处略写,
人物个性、事件细节的前后一致,
都需要提纲提前设定,
以方便写作者按计划进行写作。
再次,提纲是写作者的提词机。
完整的提纲能够确保作者清楚自己的文章目标,
让写作者明白自己要做什么,
并且能够用一个一个小标题或者提纲中的词汇,
串起构思过程中的思考及文句。
当然,为了使学习者摆脱旧有的对“提纲”的无爱感,
在这里推荐两种新型的提纲方式,
这两种提纲的表现方式,
既是思考的工作,又是写作的工具。
第一种是思维导图式的提纲。
思维导图是以图形和文本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的工具,
其最终形成的图片包括了中心、分支及关联;
通过思维导图,可以把写作中的各种设定完整的呈现在一张纸上,
形象、生动、一目了然。【注1】
第二种是金句串联式的提纲。
在读图时代当中,
正确而精彩的图片和金句都是作品呈现的好载体,
一句优美的句子,
一段温馨的对白,
一种特异的表述,
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小标题或者章节划分的标志,
将多个这样的“金句”串联在一起,
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提纲。
而传统的提纲——
三段式提纲、
时间顺序式提纲、
前中后式提纲等,
并非是过时产品,
它们具有其各自的优点,
不仅要学习,而且要善用。
终而述之,
保持清醒,不走歪路是提纲最重要的作用;
而提纲的拟写可以视为对文章构思的文字化过程,
是布局与谋篇的重要载体和工具。
【注1】思维导图的具体内涵及绘制方式、技巧可以百度“思维导图”,以进一步了解。也可以等待第四十九讲《思维导图与联想能力》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