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学友和郑中基对唱过一首《左右为难》,
讲的是在友情和爱情之间的两难选择。
旋律优美而唱功精彩,在很久以后还能让人忆起。
于是,我们可以切入谈到文章中的“并列与选择”。
并列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。
选择是指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。
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,
二选二与二选一。
例如,撰写一篇名为《秋天的色彩》的文章,
暂且以散文为目标,来进行构思。
会有两种思路。
一种是直接抛出问题,“秋天是什么颜色?”
而后用并列的方式,
一种接一种的陈述出秋天的色彩,
比如,金黄色的稻子,
红色的高梁,
紫色的葡萄,
然后得出一个结论,
这就是在并列的陈述之后,
进行选择——
“我最爱的是秋天里的XX色。”
另一种是构想出一条道路,
在秋天的某一个时间段里,
爬山或者行路,
通过道路上景色的变化来描写秋天的色彩;
从而写出区域中景色与季节的关联,
最后导入主题。
这种写法则是将选择放在陈述之后,
将多种色彩组合与顺序提前进行思考,
然后写成文章。
当然,“并列”是说写作者在逻辑思考中并行的,
然而在撰写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先后的。
但是这种先后的顺序,并不代表着写作者的态度,
写作者一定会在文章的结尾点明这一点。
而“选择”的逻辑决定了看似并行的一些要素,
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,
有了明显的先后顺序,
甚至会有一些素材被写作者舍弃掉,
因为有了“选择”。
如同上一讲《因果是基本基因》所引的一篇《舍得》所言,
一定要学会“舍得”,
因为有舍才会得。
推荐阅读: